Tag Archives: 選擇

Eleanor Roosevelt (前第一夫人)

“I am who I am today because of the choices I made yesterday.”

— Eleanor Roosevelt, Former First Lady

「今天的我是過去選擇的結果。」– 埃莉諾‧羅斯福 (前第一夫人)

  • 埃莉諾‧羅斯福 (1884-1962) 為美國小羅斯福總統的妻子,曾擔任聯合國大會美國代表、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,她發表了《世界人權宣言》,也積極推廣女權運動。

Neale Donald Walsch (作家)

“A life lived by choice is a life of conscious action. A life lived by chance is a life of unconscious reaction.”

— Neale Donald Walsch, Writer

「以選擇為依歸的人生充滿自覺的行為,被碰巧所左右的人生充滿不自覺的行為反應。」– 尼爾‧唐納‧沃許 (作家)

  • conscious (adj.) 有意識的,故意的。chance (n.) 際遇,巧合。reaction (n.) 反應。
  • 尼爾‧唐納‧沃許 (1943- ) 是美國暢銷書《與神對話》的作者,歷經過失業、婚變、車禍、流浪街頭等重大打擊,在絕望之餘寫下對「神」的種種質疑,竟意外收到「神」的回應,在記錄成冊出版後引起廣大迴響,在全球翻譯成 36 種語言。

Christine Feehan (小說家)

“Life gives us choices… you either grab on with both hands and just go for it, or you sit on the sidelines.”

— Christine Feehan, Novelist

「人生有很多選擇… 你不是雙手握住索性跟著走,就是坐在一旁觀看。」– 克莉絲汀‧菲翰 (小說家)

  • sideline (n.) 球場旁。例:Tom stayed on the sidelines for the rest of the game. (在接下來的比賽,湯姆都在場外。)
  • 克莉絲汀‧菲翰是美國超自然浪漫文學家,出版了超過 40 本小說,包括 5 個系列,每一本都上過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排行榜。她的創作理念是:不管你的存在是多麼荒蕪,光明終會來到。

Dwight Eisenhower (美國第 34 任總統)

022912]

“No one can defeat us unless we first defeat ourselves.”

— Dwight Eisenhower, 3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

「沒有人可以擊倒我們除非我們先擊倒自己。」– 德懷特‧艾森豪 (美國第 34 任總統)

  • defeat (v.) 戰勝;擊敗。例:The English navy defeated the Spanish navy. (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海軍。)
  • 德懷特‧艾森豪 (1890-1969) 為前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及第 34 任總統,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。他是標準的共合黨代表,對外干涉中東事務、參與韓戰及蘇聯冷戰,也是唯一在任內訪問過台灣的美國總統。

John Dewey (哲學家)

111711]
"The self is not something ready-made, but something in continuous formation through choice of action."

— John Dewey, philosopher

「自我不是現成的個體,而是藉由行為抉擇而不斷塑造的個體。」– 約翰‧杜威 (哲學家)

  • ready-made 是「預先做好的,現成的」,如:We are going to buy some ready-made speghetti sauce. (我們要買些現成的義大利麵醬)。The rain gave us a ready-made excuse for staying at home. (下雨給我們待在家裡的現成藉口。)  continuous (adj.) 是「持續的,不斷的」。formation (n.) 是「形成,組成」,如:early stages of planetary formation (星球形成之初步階段)。
  • 約翰‧杜威 (1859-1952) 為美國著名哲學家、心理學家及教育改革者,他的思想在教育及社會改革上產生重大影響。他在教育領域的著作最為知名,但他也有邏輯、民主、道德、藝術、自然、經驗等不同領域之著作。

J.K. Rowling (小說家)

“It is our choices, that show us what we truly are,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.”

— J.K. Rowling, Novelist

「是我們的選擇,遠大於我們的能力,真正展現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。」– 羅琳 (小說家)

  • “far more”「多很多」與 “far less”「少很多」皆是比較級用語,與 “much more” 及 “much less” 用法類似。如:She received far less compensation than she expected. (她收到的報酬比她預期的少很多。)  He has much more experience than we do in this area. (在這方面他的有經驗比我們多很多。)
  • 羅琳 (1965- ) 是《哈利波特》系列小說的作者,該系列小說在全世界已銷售逾 4 億冊。羅琳出生於英國一貧寒家庭,在她最窮困潦倒時毅然決然做她最熱愛的事 – 寫小說,而她的身價根據《富比士》的統計已達 10 億美金。

Victor Frankl (精神科醫師)

“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person but one thing: the last of human freedoms – to choose one’s attitudes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, to choose one’s own way.”

— Victor Frankl, Psychiatrist

「一個人所有的東西皆可以被拿走除了一件事:人類最後的自主權 – 在任何特定狀況下選擇一個人的態度,選擇一個人自己的路徑。」– 維克多‧弗蘭克 (精神科醫師)

  • “a/any given” 是「任一特定的… (用以舉例說明)」如:The code shall be followed in any given situation. (在任一特定情況下都應遵守這準則。) “set” 是「一副;一組 (類似或相關的事物)」,如:They have a different set of values. (他們一套不同的價值觀。) “circumstance” 是「狀況;情況」。
  • 維克多‧弗蘭克 (1905-1997) 是精神科醫師,為「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法」的代表人之一,也是二次大戰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屠殺的生還者,他的著作 Man’s Search for Meaning (人對意義的追尋) 描述在任何生存環境下找尋意義的心理治療方式。
  • 解讀:無論遇到正面或負面的狀況,選擇讓自己維持在正面的心態、想法,而不被負面的情境所影響。成功的人都持有正面的想法。